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关于提高在校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民进南昌市委会 发布日期:2023-01-18 10:31:37 字体: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更新迭代极快,电诈单独列入统计以来,已出现了300多种诈骗类型,而目前仍在盛行的不下50种。2021年,公安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共分12大类37小类。现实中,很多手法不断出现变种,复合型、混合型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

有数据显示,2021年,电诈造成我市群众损失6.79亿元,其中受骗大学生人均损失1.7万元。2021年4-12月期间,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电信诈骗案有1538起,1500余名在校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例如,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南昌铁路警方连续辗转多地,先后将27名涉案人员抓获归案。经审讯,该团伙非法收集在校大学生身份信息450余条,注册网店1100余家、企业支付账户1100余个,层层加价倒卖给他人,非法获利50余万元。

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容易受到诈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社会对在校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够。隐私信息保护上存在一定的疏漏;二是个别营运商为电信诈骗提供便利。运营公司在为犯罪分子提供拨号以及短信等服务的同时,还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三是对诈骗犯罪的惩戒力度有限。公安机关对案犯不易抓,抓了取证困难,存在“抓了放,放了抓”。由于来钱快,犯罪成本低,有的人反复从事电信诈骗;四是高校落实防骗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大学生防骗意识薄弱,缺乏案例教育;五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微小利益诱惑下,容易上当受骗。

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提高大学生防范诈骗意识,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1、加大对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电信诈骗链条环节中的“信息获取”“工具采集”“技术开发”“购买服务”“实施诈骗”“洗钱分赃”六个主要环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严厉打击境内外诈骗犯。必要时,一方面参考瑞昌市、余干县等公安局《关于依法注销第一批失踪人员户籍的公告》,二方面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全国公安机关垮省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建设的要求,寻求构建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对境外诈骗犯,采取依法注销其户籍等措施。

2、公安机关指导高校具体业务部门开展防骗宣传普及防诈知识,指导反诈APP安装使用等。

3、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南昌市区域内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因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或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而被公安机关处理的人数正在不断攀升,为创建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和大学生学习成长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影响。因此,需要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4、构建联动体系发挥家庭教育重要作用。派出所、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机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网络防范意识教育,让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中收获防诈意识,提高警惕,不轻信不受骗。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