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关于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民进南昌市委会 发布日期:2022-01-06 15:58:37 字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引导和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国家和政府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及减轻校外辅导的压力。《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孩子的学科负担,有利于学校统筹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将极大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近年来,我市素质教育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放眼全国,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唯分数论”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素质教育资源不够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教育评价体系存在偏差。应试教育下过度重视学科成绩已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及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社会、家庭对学校的认可总是把升学率作为重要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判往往将分数作为主要标准;对学生是否优秀大都将考试排名作为重要指标。

二、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就业压力引起了学习的竞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几乎都压在高学历上,为了让子女读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乃至出国留学,不惜金钱、不顾成效地为子女请家教、联系校外辅导班等,他们除了要完成校内作业外,还要完成“自我加压”的校外辅导作业,重复繁琐的“题海战”无疑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层层加码、雪上加霜。

三、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在高考综合评价报考中,竞赛成绩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虽说没有竞赛成绩也可以报名,但竞赛成绩绝对可以提高初审的通过率,如果考生在高中正常学习之余有精力一定要尽早接触竞赛,大部分院校认可各种文理科、科创类赛事,还有少部分院校认可个人专著、发明专利等。而我市目前没有出台中小学阶段相关的优惠奖励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动力度。

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共同的努力和推动才能真正见效。为此建议:

一、弘扬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学校、家庭要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更多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防止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和教师、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二、扭转家庭的教育成才观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兴趣,发挥其优势进行培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的事迹,提倡“行行出状元”,某方面技能做精做专同样是成功的体现,同样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大校内外素质教育投入

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渠道,统筹规划部署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在服务内容方面,可以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以及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等。充分合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场地或是外请各种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严禁借课后社会化服务名义组织集体补课或教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学科类培训,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之怪象,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兴趣、发挥特长。

四、健全升学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市级、区县级激励与奖励政策的方式,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果予以适度的激励,把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纳入教师业绩奖励考核体系;表彰奖励在全国、全省青少年非学科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出台针对优秀获奖选手的入学降分录取政策,同时加大对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

执笔人:万凯敏、徐莉娟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