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调查研究

关于构建南昌地区新型职教体系的调研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民进南昌市委会 发布日期:2022-01-06 15:42:53 字体:

概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赣府发﹝202016号),大力推动南昌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本课题组围绕提升南昌地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调研。

一、南昌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所界定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南昌地区的所有中职院校及技师院校,性质上涵盖公办、民办。据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南昌地区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5所,其中省属中专20所,市管学历教育中职学校24所,市管技工学校21所。市本级45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籍在校生64000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78人。2021年市本级中职学校毕业生数16941人。

全市职业学校共开设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财经商贸、医药卫生、资源环境、文化艺术、教育类等15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255个专业布点,其中市级重点示范专业31个,市级精品专业26个,省级精品专业24个,专业设置覆盖第一产业占3.3%,第二产业占55.6%,第三产业占41.1%,近三年新增设70个专业布点,均为市场急需新所设立的专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率为95.87%,其中直接就业率73.78%,升学率26.22%,对口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3.49%,市管学历教育中职学校本地就业率达68.5%,市管技工学校留赣率达53%。呈现出高就业率向高质量就业转变,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二、南昌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

(一)健全投入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建立了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5.84亿元,较2019年的4.55亿元增加1.29亿元,增幅达2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步健全,中职免学费、助学金覆盖率超过85%15%,中等职业教育保障机制日趋完善。2021年实际预算安排局属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9530/年,2020年增涨为7%,高于省定7000//人标准。实施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制度,2020年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达1700万元,自2021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其它市属县区每年不低于1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师资培训、实训设施设备、课程教材开发以及骨干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二)有效整合资源,增强办学实力

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出台了《南昌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要求,撤并散小弱不良资源。目前区域内中职学校A档(优质))5所,B档(规范)5所,C档(达标)11所,优质资源占61.76%南昌地区中职学校获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有8所,占全省的29.6%,居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示范校数占全省比例的首位。2020年职普比为43.5556.452021年全市招生数预计较上一年增长20%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积极组织实施名校、名师、名业“三名工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南昌汽车机电学校获批“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占全省项目学校总数1/5。全市集中精力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示范专业,共有市级重点示范专业31个,市级精品专业26个,省级精品专业24个,7个省级特色专业群。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引领,积极对接“技兴赣鄱”行动计划,开展南昌市“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评定工作,评定16个“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全市20名专业骨干教师入选“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名师培育计划”,充分发挥高水平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坚持以赛促教,彰显育人成效

南昌市职业教育以学生终身成长为教育目标,坚持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构建学年有大赛、季度有小赛、月月有竞赛、班级有评比、内容全覆盖的竞赛体系,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的赛事文化。我市在历年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共获奖项1305个,其中一等奖352个,团体总分远超全省其他地市代表队,每年位居榜首。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市中职生共获奖牌113块。

三、南昌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关注度与认可度不高

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集生产、服务、建设以及管理于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在我国古代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下,当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人还是看不起职业教育,依然认为职业教育比较低级。而中等职业教育更是被打上了“差生教育”、“问题生收容所”等标签。在如今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依旧是“墙内繁花似锦,墙外无人问津”。坊间依旧流传着“宁上烂高中,不去上职校”的说法。再加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这些问题助长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高,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也大大不如普通教育。

(二)产教融合契合性深度不够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相对不大,这使得原本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更加明显。为破解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相对困境,产教融合应该是重要举措,但职业院校在进行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尖锐:院校与企业合作大多数还停留在用工需求合作阶段,缺乏对自身的科学分析定位,没有顺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专业设置雷同跟风,重专业的设置,轻专业建设,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职业特点不明显,企业对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参与度仍然非常有限。

(三)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力不强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指导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根源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存在着先天缺陷,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实操能力不强,企业特殊高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又不顺畅。

从学历结构来看,中职教师一般学历水平不高。从职称结构来看,初、中、高级教师比例分布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较少,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更新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四)办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新

中职学校依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已经脱离了现实,“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更是凸显了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短板。未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中职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已然满足不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作为职业教育的起点,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打下基础。

目前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堂所授课的内容较为零散,职业指导课程系统性、逻辑性不强,缺乏相应的时代感。教师讲授过于形式化,偏于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滞后,与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观能动性不强。

(五)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不紧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地方职业教育院校分布、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仍按行政区划进行配置管理,不能适应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链未能与产业链实现有效的区域匹配。这不仅影响了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的有效对接,也影响了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现。部分中职学校及技工学校,由于布局统筹和集约特色发展力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开设专业过多、偏泛,没有紧密联系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造成专业重复建设,生源分散,特色优势专业发展受限,老专业的建设跟不上市场需求,没有生命力,导致中职教育未真正形成“特色发展、适度规模、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格局。

(六)省会城市交叉管理口较多

南昌地区42所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多达21个,既有教育部门办,又有其他主管部门办;既有公办学校,又有社会力量办学校;既有省属中专,又有市直管和县(区)属学校。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率高,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难以形成职教发展的整体合力,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没有体现。

四、建议对策

(一)加大职教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仍然是以文凭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忽视了技能性人才的发展,这对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因此,需要增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合作。对于政府来说,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营造一个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要不断完善南昌市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对于社会媒体来说,对社会大众形成积极的舆论引导,注意报道的正向性,使民众对职业教育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对职业教育形成偏见性的认知。对于学校方面来说,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向学生传递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营造积极向学的良好氛围,并且加大对办学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构建与南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总量适当、布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学制等方面相互贯通的“立交桥”,推行“五年一贯制”办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招生制度上,对现有的普通高中在前,中职教育在后的高中阶段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二者同网同批次招生。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大力拓展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鼓励职业学校向普通学校和企业、农村开放课程和实训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鼓励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政府全力扶持,在资金、用地、师资培养、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为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氛围。

(三)改进职教教学方法,提高双师教工队伍质量

要进一步加快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全面实施职业指导,促进覆盖职场认知、职业规划、技能发展、创业准备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职业选择问题的能力,培养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世界观。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培训。加强具有专业教学资格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与社会职业指导员组成多学科教学团队,科学组织教学任务。在为职业指导老师的培训中,引入专家学者和具备实战经验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同时鼓励职业指导相关项目申报,不断增强教学效果。要多元化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院校应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指导课程研究,将不同内容分成相应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不同专业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模块,同时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而提高课程的有效性,针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水平学生,组织实场景活动课堂模拟教学。同时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师准入制度,创新中职院校的编制标准,提供面向行业,企业专门招聘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政策,达到院校标准的技术人员都能够进入职业院校做教师。加强改进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学院改革和发展需要,采取培训引入外部和其他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业务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政策要起引领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市相关责任单位应尽快实施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容错机制,在产权、股份、收益等方面划清校企合作的“红线”,充分释放校企合作活力。尽快出台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切实有效地从企业利益动机视角促进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拓宽职教培养模式要起主导作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为基准,政府部门、企业、院校三方推动,以订单培养作为主推手,服务于南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可在新生入学后,由企业在全校范围内招生,形成企业与院校二维学习的格局,对于毕业去向可在招生前明确。打造资源共享平台要起关键作用,实现共赢发展格局。由市教育局牵头,协同并整合全市的职业教育相关资源,形成政府部门、院校、企业的高度共享、完全免费的职业教育资源数据库,以打通院校、毕业生、企业用工需求、企业技术需求的潜在壁垒,切实有效地实现相互共赢的发展格局。

(五)加强专业产业对接,解决地方人才供需矛盾

立足南昌市经济特点对接专业设置。职业教育要求专业设置要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结构,只有与本区域行业产业相衔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有利于学生的企业实践与就业。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新模式。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率,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特别需要增强与院校所在地域的经济结构状况的契合度和适切性,要把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跟随智能化发展、职业迭代、新岗位出现,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专业开设重点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在试点专业中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六)统筹市域职业教育,构建区域“大职教”格局

对职业教育进行市域统筹,需要运用“一盘棋”式思维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构建区域“大职教”格局,将原由市其他部门代管、区代管、区属的职业院校等全部划归到市教育局直属,人财物实行统管。既解决好外部多头管理、分散发展的问题,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又注重职业教育内部贯通衔接,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建立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城市、经济与教育中心,一定要努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样板高地,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江西经验、作出江西贡献。

课题组成员

长:谭绍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市委会主委

副组长:邹萍莉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秘书长

        刘雁华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员:刘明初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吉戎轩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民进市委会宣传调研部部长

执笔人:吉戎轩、刘明初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