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调查研究

关于促进南昌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民进南昌市委会 发布日期:2022-01-06 15:41:31 字体:

概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中,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和体育消费需求、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同时,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南昌市作为中部省会城市之一,分析我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劣势,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并积极探寻加快发展切合市情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思路,以供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南昌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兴起和体育比赛的市场化,体育竞赛表演成为重要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南昌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有了一定进展。

(一)南昌市体育消费现状

“英雄马”、八一队联赛、世界名校赛艇邀请赛等高水平赛事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吸引了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和国内体坛明星、企业知名人士来昌,比赛还吸引了周边城市球迷20万人次前来观赛,门票收入近1000万元,拉动体育场馆、安保、交通、食宿、旅游等消费超过3000万元,进一步推动了“全域旅游+全域体育”深度融合发展。

2020825日,南昌市成功评选为全国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2020年南昌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总规模达126.52亿元,人均消费2022.70元。南昌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健步走、长跑、羽毛球、健身、瑜伽、篮球和游泳。同时,“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也让市民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二)南昌市体育用品等相关产品销售现状

体育用品、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等都是体育爱好者的必需品。近年来,南昌市相关产品的销售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南昌市现有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7510家,其中入统企业6家;从事体育及相关产业活动的人员5787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5%;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南昌市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48.39亿元,增加值为81.07亿元,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53%,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省、市数据表明,当前我市体育产业的格局以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为主。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为81.48亿元,增加值为28.94亿元。

(三)南昌市体育馆建设现状

优质的体育馆才能赢得优质体育赛事的青睐,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到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中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昌市的体育场馆建设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扩大,体育场馆的数量、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截至20217月底,我市有各类体育场地1.7万个,其中有游泳馆176个,羽毛球场1021片,篮球场4226个,足球场502个,乒乓球馆2551个。

随着国体中心、奥体中心、699创意文化园、中昌红网运动中心、五湖天空体育公园、禹港国际卡丁车馆、半山壹号体育运动中心、优唐星创智慧园、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和以南昌八一体育场为中心打造的全省首个体育综合体等体育竞赛场地逐渐增多,南昌市举办赛事的选择呈现多样化。

(四)南昌市举办国内外重要赛事现状

依托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设施的开发经营,我市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重要赛事。先后吸引了国家级赛事CBAWCBA、乒超、排超、中甲以及南昌国际马拉松、WCBA全明星赛、“问剑红谷滩”中国击剑大师赛、世界名校赛艇邀请赛暨赛艇大师赛、中国·梅岭国际越野挑战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全国城市篮球邀请赛等系列高端赛事在昌举办。以南昌国际马拉松为例,在2016年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铜牌赛事和红色特色赛事,2017被评为金牌赛事,2018年再次评为金牌赛事。同年,被国际田联评为铜标赛事,并荣膺国际田联2018世界马拉松100强,2019年继续评为国际银标赛事,2020年评为精英标牌赛事。实现了“一年起步,两年冲金牌、三年创铜标、四年拿银标”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八一合作共建以来,CBAWCBA等顶级联赛在南昌市落户以及惠民票价、免费观赛等政策推行,使得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高水平赛事活动。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体育、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等相关产品市场是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核心要素

南昌市职业体育发展起点相对外省、市较低,基础薄弱。尤其是市属体校设施建设陈旧落后,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总体偏弱,优秀体育人才队伍存储量不大,以竞赛表演为主体的体育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限,需要学习外省先进经验。今年7月,陕西省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打通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练员的通道。

    (二)在南昌的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因申报职称比较困难

这些因素导致南昌本土体育人才流失严重,也很难吸引外地优秀类体育人才,更难谈为南昌体育事业争得荣誉。譬如,曾获得2006年第4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2007年全国城运会冠军的江西省射击运动员,在2018年退役后入职南昌县一所学校,一直饱受申报职称问题困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职称问题,以至于世界冠军退役运动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与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持平。

(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高端产品

承办比赛的级别和受关注度,是衡量城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标准之一。就目前来看,南昌市承办的国内外大型体育竞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排名靠后的水平。可学习外市先进经验,在《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并给予办赛补助。

(四)南昌市缺乏市体育局直管的用于大型比赛的综合体育场馆

虽然南昌八一体育馆属于市体育局直管,但只有大型足球场,只能开展足球类比赛。引进其它大型的综合体育竞赛时,就需要租用属于市政公用集团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以及属于南昌铁路局的铁路工人文化宫等场馆设施。昂贵的比赛场地租金占据了比赛资金的很大比重,因而限制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竞赛活动进驻南昌。

(五)受疫情及国家部委政策影响,全市部分计划赛事无法正常开展

主要是“八一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队伍解散,极大阻碍了南昌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

三、对我市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为破题解难,进而把我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标杆,本课题立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等国家、江西省出台的系列政策,找准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做好政策帮扶与产业服务,举全市之智,群策群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在融入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1.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举省、市之力,将南昌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基地纳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性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基地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南昌体育名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基地。

2.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通过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方向,积极引导各类品牌赛事、俱乐部、赛事运营企业等入驻南昌,并积极向中央申请政策支持,通过申报各类项目建设,获得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促进基地的长效发展。

3.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政府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体育竞赛表演扶持政策,以引入高水平体育竞赛需求为目标,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积极借鉴外地做法,探索体育场馆建设PPP模式和BOT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体育场馆建设。如,2016年四川省各地通过PPP模式引进资金10亿,推动了11个体育类大型项目的场馆建设。

4.夯实体育竞赛表演人才培养和选拔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现有竞技体育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工作,建议南昌市体育局与豫章师范学院等市管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注重加强教练员、裁判员和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培养和输送一批优秀的运动人才,留住南昌本土体育高水平人才,吸引更多的外地高水平人才流入到南昌,推进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如,20216月,山东省印发《关于全省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大中小学除体育教师外,还需增设体育教练员岗位,公办学校最少1名,特色学校可适当增加;支持体校和体育特色高中跨区域招生,对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发展潜力的初中毕业生,可降分录取或免试录取;对有意愿的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给予政策性安置到当地公办学校。

(二)强化体制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产业发展新方向

1.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建议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依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结合全市各县区地理、交通、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综合制定《南昌市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在突出各县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支持、引导体育竞赛产业以及其衍生服务业快速发展。

2.做精做优体育品牌赛事。按照世界田联金标赛事要求,精心办好南昌马拉松和世界名校赛艇邀请赛等大型比赛,力争“英雄马”晋级为国际金标赛事。建立南昌市促进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落户南昌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以及南昌市自主培育、市场价值大、发展前景好、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给予办赛补助,不断提高南昌高水平赛事。如,成都市对落户成都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每次给予不超过800万元的办赛补助;对成都自主培育、市场价值大、发展前景好、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每次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办赛补助;在成都举办全国知名体育赛事,每次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办赛补助。

3.将游泳纳入中考“选考”项目。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也是一项人类生存技能和自救的基本技能,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在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和地区开始实施。如,佛山市在2014年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项。建议南昌在2-5年内逐步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考试技能选考项目,积极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开展游泳生存技能和安全意识教育,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导向作用,以“考”促“练”,推动青少年掌握游泳技能和体质提高。

4.大力培育本土体育行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适当奖励补助、评选“十佳” “十优”体育协会等举措,推动本土体育行业协会建设,调动体育社会组织办赛和举办活动的积极性,帮助提高其承接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以此大力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加快融合发展,在战略中优化产业发展新平台

1.“体育+”赛事消费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充分利用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引进专业的运营机构和经纪人,对我市体育衍生产业进行包装策划,推动体育消费产业链延伸,搭建文体展演、旅游咨询、赛事活动等融合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促进体育产业与高等院校、餐饮、住宿、旅游、康养、文体娱乐、广告传媒、科技信息、会展博览、商业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文体旅商资源聚合、互惠互利,推动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2.“会展+体育”做活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在举办体育竞赛表演的同时,通过开展“会展+体育”系列活动,不断扩大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发展。譬如,在国际上,德国慕尼黑体育博览会(ISPO)大名鼎鼎。在国内,除综合性展会如每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外,还有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足球、马拉松、健身、高尔夫、棋牌等专业展会。此外,通过竞赛表演冠名权、广告发布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等无形资产开发,延展体育产业链。

3.探索“体育+VR”产业融合发展用好虚拟现实(VR)产业“南昌高地”品牌优势,鼓励VR企业进行体育训练模拟器制造,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4.完善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围绕打造“1+5+X社区邻里中心”目标任务,持续推进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为社区健身群众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以及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利用“口袋公园”“邮票绿地”“绿道”等金角银边,打造23个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示范点,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做好南昌市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场馆的需求。

课题组成员

长:谭绍木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市委会主委

副组长:西湖区副区长、民进市委会副主委

员:民进市委会宣传宣传调研部部长

        张国标南昌十五中副校长

        李海燕南昌晚报时政部记者

       鹿南昌县诚义学校体育教师

执笔人:李海燕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